隨著國家確立碳中和的大方向,也推動著新能源的不斷探索與發展,包括在風能、光伏、氫能、地熱等清潔能源。經過堅持不懈的發展,到2017年,中國已經超過美國,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。與此同時,中國的風電、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均達到世界第一,而與這些新能源同步發展的則是儲能,甚至可以認為,未來新能源的核心便在儲能。
近期,多家儲能大廠紛紛拿下大額訂單,為2023年儲能行業的持續爆發奠定了基礎。有業內人士預測,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儲能正蓬勃增長中,到2025年,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。12月22日,寧德時代公開表示,已與英國新能源投資商Gresham House儲能基金公司達成近7.5GWh長期供貨意向協議。雙方還將根據市場需求,努力將合作規模擴大至10GWh,共同推動公用事業規模儲能的應用落地。Gresham House也是英國最大的投資公用事業規模電池儲能系統的基金。就在前一天,科士達發布公告,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寧德時代科士達科技有限公司于今日收到與客戶A簽訂的產品采購訂單,合同標的為儲能產品,訂單金額為2.1億美元,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營業收入的52%。據科士達副總經理、董秘范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,目前科士達已經做好充分的產能準備,12月份新上了2GWh儲能PACK產能,同時公司產能擴張較為靈活,能根據未來儲能業務的發展情況及時增加產能。近日,中儲科技武漢鋰電池智能儲能PACK生產線及儲能研究院項目簽約落戶湖北武漢江夏區,項目總投資達10億元,建設6GWh自動化PACK生產線,預計2023年2月份投產。2021年國家能源局、發改委聯合發布了《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其中主要目標指出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要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。到了今年,國家發改委、國家能源局印發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》,其中明確提出,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?;l展階段、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;到2030年,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。政策的發布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,今年10月份,寧德時代宣布與美國公用事業和分布式光伏+儲能開發運營商Primergy Solar LLC達成協議,為Gemini光伏+儲能項目獨家供應電池。Gemini項目位于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附近,總投資達12億美元。據資料顯示,Gemini部署了690 MWac/966 MWdc太陽能電池板和1.416GWh儲能系統,項目完成后,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光伏儲能項目之一。寧德時代將為Primergy提供長壽命、高集成和高安全的戶外液冷儲能電柜EnerOne。國軒高科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中標中國電力儲能電池預制艙項目,訂單規模為300MWh至600MWh,中標金額合計約8億元。陽光電源的儲能業務與澳洲合作伙伴連續簽訂儲能大單,拿下以色列最大儲能項目,同時還中標國內多個儲能項目。在即將過去的2022年,盡管有疫情反復、供應鏈不暢等因素干擾下,儲能市場仍然以逆勢向上的姿態,爆發出強勁的增長勢頭。2022年可謂是儲能爆發的元年,2023年儲能行業還將繼續大步向前。儲能正在成為許多國家用于推進碳中和進程的關鍵技術之一,即便是在過去新冠疫情、全球貿易沖突、供應鏈短缺的外部因素影響下,儲能市場卻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。據公開數據顯示,2021年底,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209.4GW,同比增長9%,其中,新增投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18.3GW,同比增長185%。據CNESA數據,截至2021年底,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46.1GW,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2%,同比增長30%。截至2022年9月底,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50.3GW,同比增長36%,環比一季度增長7.5%。據CNESA預測,保守場景下,預計2026年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48.5GW,2022-2026年CAGR約53.3%;理想場景下,預計2026年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79.5GW,2022-2026年CAGR約69.2%。有機構預測,到2025年,中國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4500億元,而2030年將增長至1.3萬億元左右。一方面,在國內,儲能作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,推出許多利好政策,加速電力儲能尤其是光伏配儲、風電配儲的推進。據不完全統計,2021年以來,國家與地方相繼出臺了300多項儲能相關政策,產業鏈投資計劃已經超過了1.2萬億元。另一方面,在海外,受歐洲能源危機、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下,用戶側儲能需求快速上漲。據歐洲光伏產業協會數據,2021年歐洲家用電池儲能系統安裝量為65萬組,2022年已超過100萬組。此外,當地家用電池安裝規模從2020年的3GWh發展至今年的9GWh,三年不到翻了三倍。與此同時,美國也在大力推進儲能市場,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的數據,美國公用事業規模電池儲能裝機將在2025年達到30GW,開發商計劃到2025年部署超過23個大型電池儲能項目,從250MW到650MW不等。據Woodmac數據,2022年上半年美國表前儲能(大儲)新增裝機達5.01GWh,同比增長211.6%。業內預測全年有可能達到13GWh-15GWh,明后年預計達到70GWh-80GWh,其中2023年預計新增30GWh。而2021年美國新增儲能裝機占全球34%份額。不過目前新型儲能技術仍處于商業化和規?;l展初期,相關的電價政策與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,還存在一些問題。以新能源電站配儲為例,其收益主要來源于減少棄風、棄光增加的發電收入以及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補償。在考慮相關收益和增加的儲能系統成本投入情況下,配儲項目的收益率仍然低于新能源發電項目。為了調動社會參與到儲能投資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,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分時電價、電力輔助服務、現貨市場、容量補償相關政策。幫助儲能市場完善商業模式,隨著技術進步、成本下降,新型儲能經濟性也將顯著提升,儲能行業開始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,也向著真正的“超級賽道”轉變。在雙碳政策背景下,對新能源的探索勢必會帶動儲能行業的發展,尤其對于我國而言,由于幅員遼闊,對于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區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,而清潔能源的生產則大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,這就更需要儲能來完成能源的轉移。同時在全球市場中看,地緣沖突、供應鏈失衡等問題,讓各地區都加快了儲能建設的腳步。不僅是政策的驅動,儲能更是新時代能源的主要載體,誰先一步掌握儲能技術,也就意味著先一步掌握未來能源的命脈。而企業近期不斷獲得的儲能大單,也預示著市場對于儲能行業的看好,同時也從側面說明,推動儲能行業發展已經從政策驅動,慢慢變成了企業自我的商業化驅動。以寧德時代為例,據其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,公司儲能系統營收達到127.3億元,占總營收的11.3%,同比增長171.41%,企業重心開始逐步向儲能行業傾斜。